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之九十九 魯拜集

XCIX

Ah Love! could you and I with Him conspire
to grasp this sorry Scheme of Things entire,
Would not we shatter it to bits---and then
Re-mound it nearer to the Heart's Desire!

白譯:

噫,愛! 難道你和我不知曉祂陰謀
為了抓住整個悲情光景的事物
難道我們不能粉碎一切成碎片---然後
重新形塑直到更接近心底的慾望!

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有偏見的《一百種回家的方法》不負責劇評

有偏見的《一百種回家的方法》不負責劇評

女同就是票房保證

前言:筆者是平凡又無趣的異性戀男子,拿過不少俗稱的好人卡。
三姊妹我是擠不進去,而約會有緣窺見一斑。但此戲我學乖了,早早就訂好了票。拉子戲之類對世俗究竟是以販賣女同的手法操作,還是寡頭認定。這是拉子圈內人的團拜大事,你們究竟想尋求怎樣的認同?平凡無知的筆者實在不懂。但是票房再再顯示的結果就是成功,成功,大成功!真的是成功的開發一群忠誠度異常高的觀眾社群;而再限縮為以單一議題:拉媽是否合法擁有扶養權,發揮的劇本。它的成功更讓世俗的筆者詫異,果真印證女同就是票房保證!



回家的意義

有了個孩子就等於有個家嗎?當然先天上,拉子要有孩子很難?但是生物技術日新月異,分離出其中一方(maybe T?)的XX基因,以一個人造載體進入另一方的卵...技術面相當無聊,所以略過,而且不合法...不過好像比GAY要有孩子要簡單一點,因為兩個男生都不會排卵。但是無論如何兩個相愛的人,真的要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當彼此的家人?這點不管是怎樣的人(拉子也是人吧?)只要是真心想要有家,都必須付出很多很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到達這種所謂世俗幸福的光景。(但是當然我是不懂拉子對世俗幸福的定義和批判!)其實筆者想說的是,這戲裡頭成功的那對,筆者實在看不到回家的意義和到孩子的迫切。難道需要孩子來印證世俗的幸福嗎?不懂有了孩子 就一定是個圓滿的家嗎?這二律背反基本到與世俗裡頭一男一女才是幸福的表徵一樣地粗糙。筆者幼稚地想或許真心想回家的人,是不需要到一百種方法的;而是只要一個令一個不論是誰,只要真心相愛的人都能體諒和理解的方法即可。



像男人的女人﹦T ?

踢的歷史與進化筆者一點也沒有研究。但是筆者認為:
兩造(gay and lesbian)的變相模仿所謂異性戀的範疇,這似乎就是一種同志尋求認同的反噬。此劇看到的是,莉莉真的很愛大樹,除了世俗工作和家庭生活外,還要照顧一個幼稚的大樹小朋友。另外年紀的設定不清楚,所以我才覺得大樹是幼稚T。就當大樹30歲好吧?也許實例中踢有屬於那種永遠長不大的小王子。不過幼稚T大樹的可憐與付出,我卻是一點也找不到。難道愛的付出只是淪落到訂訂吃飯的餐廳,送送提拉米蘇嗎?這樣對踢的要求,會放得比俗男更高嗎?而大樹處理感情的態度要讓我這平凡的異性戀男子感動,覺得你更堅決,更乾淨俐落而感動,而不是幾行輕淚,就可以輕彈表達完全的。筆者很想尋求,什麼讓你下定決心,推向莉莉回到世俗家庭,還是因為你覺得你根本不夠愛她?真心地告訴T,只是學男人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套句女性朋友常說,男人很多根本不經大腦,只用下半身思考。那為什麼學習這麼多男人奇奇怪怪的動作語言和習慣,你想讓你愛的女人,在你身上尋求像男人的感覺嗎?這只是讓世俗出身的我覺得這很自私,更是幼稚。籃球的部份,當然可以想見,建立給大樹一種男人的形態,這當然也是俗世加給男人的價值評斷。回到灌籃高手曾經說過:左手只是輔助。


男性原罪的悲劇

男人的在此劇的地位和形象更顯得狹隘。再者導演刻意在裡頭讓男人發聲的機會少之又少,其中被徹底物化隔絕的男人反而引起我的同情。你們想想面對中年婚變,自己的太太跟女朋友跑了,還肯跟著陌生的食譜,親自下廚做獅子頭給女兒吃...這後面的戲多感人?!所以筆者認為屬於家居的每天生活,正因為真愛的扶持,發生的摩擦和事件,光是直說,就會很感人。(或許我對拉子的戲要求多了?)但是像是溫馨的部份,成功翻著孩子的書包,和陪小孩玩的那段,對話和動作卻是很打動我的。說真的,原諒我鹵莽的說,在這個劇本裡面,我看不到愛,像是一個不懂付出與真心的劇本。



結語

最後我想說,對於延續生命的渴望,這是普世皆同的大事,如果要說拉子要得其實很簡單,但是只是現世很難很難達到。至少這點要能說服世俗之人(包括我)。筆者建議手法利用多點倒錯,才能看得更清楚。這點嘉獎的是,拉子媽媽們產下的孩子如果是個gay,那兩方的態度,很自然就會讓觀眾思考,不是嗎?像是妹妹(女兒)16歲的態度,筆者想應該要加上不能理解,到迷惑的程度,而不至於是厭惡。俗世紅塵多少人雖然是異性戀,但也曾經對同性的吸引力感覺過或多或少的疑惑。而以一種斬釘截鐵的態度,想當然爾,再以該或不該的刻板印象,這樣的處理手法,只顯得導演或編劇的眼光 其實很短淺,像是攤開一面給觀眾看,就要我們輕易買單。

2007.9.15